
成果创新与实践
1.创新了高校和科技园协同培养新工科人才的路径方法
如何有效发挥科技园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探索适合“资源共享”方式,科技园和大学专业建设中不断创新。双方在大学科技园的管理、科技园科技创新项目的“课堂化”实施、大学教师科研项目的“成果化”转化机制以及学生基于“产品化”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保障体系方面形成系列标准化管理文件,真正意义将大学科技园办成了大学的科技园而不是简单的科技孵化,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路径的创新,建立一个校区内“大学科技园”和“大学校园”“两园协同”“产教融合”新模式。
2.创新了实习组织形式,保障并逐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构建“两园协同”实现了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完成“识岗实习”、在科技园内就可以实现“跟岗实习”、依托大学与科技园联系的企业实现“顶岗实习”的实习模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解决了实习组织难度大的矛盾,同时有效化解“识岗实习(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社会矛盾,为工科人才的实践培养提供了助力;通过“三课育人”,学生在大学读书期间运用所学知识实质性接触企业、参与企业项目,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实质性问题;由于学生较早的参与实践项目,对实习单位的各项工作标准和要求都比较清楚,因此也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知识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有利于更好地强化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能力,寻找到合适的就业工作岗位。通过上述创新,增强了大学科技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性,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育人体系建构,有效地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
3.创新了高校专业建设、科技园项目引进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高校人才培养要服务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要求,以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按照这一要求,本成果在实践过程中联合大学科技园为抓手、以校园的专业建设为依托,联合大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聚焦大旺高新区核心主导产业方向,汇集资源以“大国工匠”能力培养为目标,搭建大旺高新技术开发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机器人奥利匹克大赛产教融合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工人、科技工作者、大学科研工作人员、大学师生同台竞技,相互交流,促进了技术的提高。围绕政府产业发展定位、开展专业设置和项目引进,成功探索出了大学与科技园服务区域发展的新路子。
4.创新了专业建设思路,丰富了职教理论成果
本成果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理论成果的创新,尤其是针对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更是进行了深入探索。近年来,团队在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提出新的观点,发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现实问题》、《产教融合:新的学理释义与发展策略——兼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的改革》、《本科职教课程方案的开发逻辑与行动策略》等论文7篇和《本科职业教育探索2020》等专著两部,研究成果被国家教育主流报纸先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