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培养企业亟需技能型人才 人才集聚助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 2018.04.18
  • 媒体报道

小鹏汽车百亿级生产基地落户,计划总投资额390亿元的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项目将在今年动工建设,香江集团携手微软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中国电科、京东集团、环球易购、海王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及高端优质项目纷纷抢滩肇庆……这些项目带动肇庆经济腾飞的同时,也考验着政府的配套服务。随着一批大项目的陆续落户投产,对人才尤其是大量普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将激增。

作为全省首个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目前我市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两类,共有31所。每年我市这类在校生逾10万人,学校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每年近5万人的毕业生,他们毕业后流向何方?留在肇庆工作的比例有多少?如何利用我市技能型人才资源优势助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产教融合:培养企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我市的职业教育院校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积极实践者。

据了解,近 五年来,全市共培训输出技能型人才20多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这一方面说明市场对技能型人才庞大的需求量,一方面也说明我市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人才十分对企业的“胃口”。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主任梁鸿志向记者介绍,该校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推行校企深度融合,与相关企业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合作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的特色和亮点就是要把分校区建在企业的大门口。”梁鸿志说。

据了解,目前该校建立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就有202个,实施了41个种类的学生“双证书”培养培训计划。沃尔玛、京东、顺丰以及肇庆高新区的澳雪国际、大洋电机等企业都与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

去年125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技师学院承办的“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行,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广东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等众多本地重点企业签约。在这次签约仪式上,企业纷纷表达出对技能人才的渴求及对合作的期待。校方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学院与本地企业紧密结合,将“产、教、研”融为一体,促进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事实上,目前我市所有职业教育院校均已落实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

为他人作嫁衣裳:毕业生为何不愿留在本地?

2012年在广东理工学院(升本前为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小胡是肇庆人,之后进入广州市花都区的一家汽车企业工作,后来虽然也跳槽过两家企业,但工作范围一直没有离开广州。

“刚毕业时想趁年轻先出来闯一闯,毕竟这里机会更多,现在自己有了一定的基础,也习惯了这边的生活,也就没有想着回肇庆了。”小胡向记者表示。

记者在我市多家职业教育院校采访时发现,小胡的这种想法在相当大一批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尽管每年有近5万毕业生,但毕业后留在肇庆工作的比例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我市的职业教育难免透出一丝“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尴尬。

广东理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梁杰说起上个月学校举行招聘会,共有80多家企业入场招聘,但到本地企业应聘的学生寥寥无几,有个别企业甚至一份简历都没有收到。“

这当然是因为当前肇庆的产业基础还相对薄弱,毕业生希望能到发达地区实现更好的发展。”梁杰表示,“但除此之外,想让大量普通技能型人才留在当地,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和就业优惠政策,也是其中的关键。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人才产生集聚效应。”

人才集聚:助推地方产业发展

梁杰以东莞为例,一直以来,东莞高度重视人才入户政策,今年更是推出人才政策2.0版,取消实施近8年的积分制入户政策,代之以“两个五年”(在东莞交社保满5年且居住证满5)入户新政,并大幅放宽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工人等8类人的入户限制。

据了解,在东莞有超过600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东莞的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不断深化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落实“零门槛”落户制度,这些政策让他们觉得,东莞也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一分子,吸引他们在东莞落户安家。

“住房、医疗、将来子女上学条件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普通技能型人才能否留在当地的因素。”梁杰表示。

梁鸿志也向记者说起这样一件事,十几名到中山某工厂实习的工商学院学生,突然全体起了红疹,梁鸿志只是给当地的人社部门打了个电话,他们就立刻派车到工厂接学生到卫生防疫部门去检查。

“虽然最后是虚惊一场,但是体现出的是相关部门对企业和普通技术工人的服务和关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我觉得肇庆在这些方面都是可以借鉴的。”梁鸿志说。

近年来,肇庆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经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我市出台的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西江人才计划”1+10+N系列政策,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可享受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税收、医疗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和休闲福利等各个方面的优惠待遇,同时制定人才公寓建设及管理制度,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激励保障。系列政策实施至今,已吸引一批高、精、尖、缺人才选择扎根落户我市。

“这些政策对于我们的毕业生留在肇庆很有吸引力,希望接下来能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肇庆的人才政策有更多的了解,让他们毕业后选择肇庆、留在肇庆。”梁杰说。

在去年的应届毕业生中,广东理工学院有近40名学生与肇庆高新区的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这可以说表明了一个趋势。“随着肇庆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种种优惠政策的吸引,相信肇庆的人才集聚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梁杰表示。

西江日报记者袁绫 通讯员 韩治国 彭清林

——2018418日《西江日报》A02

——2018418日 西江网

详见:http://www.xjrb.com/2018/0418/3724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