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开发大教研活动

  • 2025.05.29
  • 教学科研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2025年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内涵建设,5月28日,学校举办“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开发”主题大教研活动(第二期)。主管教学副校长陈伊娜、教务处正副处长、各学院正副院长及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团队骨干300余人在星湖校区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主会场参会,大旺校区通过线上分会场同步参会。活动以“政策解读+专家引领”双阶段模式,系统部署2024-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活动现场.jpg

活动现场

第一阶段:校内部署锚定改革方向

教务处围绕国标落地明确三大任务:一是聚焦培养定位升级,2025版国标将职业本科培养目标界定为“高端技能人才”,实践教学学时占比从50%提升至60%,新增基础课程模块。方案修订需紧扣“实践育人”主线,将工艺改进等实战内容纳入毕业要求,优化岗位实习与毕业设计学时计算规则;二是推进教学管理数字化,宣布即将启动教务系统升级,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线上录入、智能调课选课等功能,并通过跨部门协同筛查流程堵点,提升管理效能;三是优化课程体系结构,2024级按“理论学时调低、实践比重微调”原则修订,2025级按新模板重构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的理实学时比例,均衡学期开课负荷。

第二阶段:专家引领明晰开发逻辑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教授在线解读前沿理念:其一,强调国标与院校方案的层级逻辑,指出国家教学标准是方案编制的上位依据,需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整合课程要素,避免内容混杂;其二,提出课程体系设计“四维原则”,即政策合规、逻辑科学、职教特色、中高贯通,建议专业核心课直接对接工作领域,中高贯通专业采用“倒三角形”编排,前段夯实文化基础与操作技能,后段强化复杂专业能力;其三,解析1+X证书与实践教学融合路径,提出需探索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内在逻辑,通过“工作任务-技能-知识”分析模型落实60%实践学时要求,避免形式化调整。

本次大教研活动构建了“政策解读-系统支撑-专家引领”的闭环工作机制,后续将按“国标导向、学情适配、产教融合”原则推进修()订工作,为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筑牢方案基础。

(供稿:教务处梁甜)